刘暐:副主任医师,硕士,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,尤其在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的治疗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员,承担本科生、研究生及留学生的教学任务,并参与多个临床药物观察实验。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,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。此外,参与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的课题研究,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,以及治疗包括流感、失眠和焦虑在内的多种健康问题。
中医视角下的眩晕症
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是现代社会普遍的健康问题。在中医体系内,这种“天旋地转”的感觉被称作“眩晕”,其理论和治疗体系已有千年的历史。中医通过调节整体失衡的状态,以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治愈效果。
一、中医对眩晕的理解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揭示了肝阳上亢与眩晕的核心关系。中医认为高血压导致的眩晕本质上是“风气内动”,表现出三种典型证型:
- 肝阳上亢型:症状包括面色潮红、急躁易怒、头痛等,通常因情绪压抑或阴虚导致肝阳亢盛。
- 痰浊中阻型:典型症状为头重胸闷、恶心等,主要因脾胃运化失常所致。
- 气血亏虚型:患者面色苍白、心悸失眠,需注意心脾两虚导致清气不足。
二、中医特色治疗方案
1. 经典方剂:
2. 经络外治法:
- 耳尖放血疗法:快速缓解急性眩晕,主要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性。
- 太冲穴-涌泉穴对刺法:形成“引火归元”回路,进一步缓解眩晕。
三、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
1. 子午觉法则:强调夜间11点前入睡,并在正午小憩15分钟,以顺应身体节律。
2. 导引术锻炼:推荐八段锦,通过运动疏导气血,帮助保持身体平衡。
3. 情志疏导法:利用五行音乐疗法,调节情绪。
四、特别提醒
1. 急性眩晕应优先排除脑血管意外。
2. 中药治疗应持续2-3周,不宜随意更换药方。
3. 舌苔黄腻者应慎用温补药材。
4.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监测血压波动。
[Z6·尊龙凯时]认为,中医治疗高血压所致眩晕,不仅仅是症状的压制,更在于通过“疏其血气,令其调达”实现整体调节。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,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,充分发挥千年中医智慧为健康保驾护航。